欢迎来到游尾会,一样的旅行,不一样的价格!
旅游动态
“你有什么资格谈见识?”“我有”
“一个人只有在旅行时,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,它会告诉你,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。”
读书和旅行是人们充实自己的最常见的方式,读书成本低,但不是人人都能沉下心去,旅行则是偏娱乐性质的众好。俗话说: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。读书是记忆与遗忘的结合,而旅行的亲身经历更加使人深刻丰富。王夫之有言:“行可兼知,而知不可以兼行”,读万卷书可能读成死宅腐儒,到死都没有女朋友,而行万里路哪怕是走马观花,也能积淀不少故事骗姑娘的酒。
旅行真的能让人得到改变吗?
从科学角度来讲,是的。
一段旅行可能不仅让你心情愉悦,更会给你带来长期的人格变化,进而影响你在未来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。《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家》曾就国外旅行对人格影响进行了研究,发现长期旅行的人倾向于拥有更高的开放度和更稳定的情绪。
长期在外旅行让他们跳出了舒适区,旅行者不得不适应新的人事物。即便只是国内的外省或邻近的国家,也必须适应语言和食物的差异。这有助于旅行者获得全新的视角,并对日常的变化不再大惊小怪,降低情绪化反应。
更重要的一点是,旅行可以让围困于钢筋水泥和尘世生活之中的身心重新敏感,再次柔软,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。
删繁就简,远离肤浅
为什么长期旅行的人能够拥有更稳定的情绪?
其中就有一个原因就是,人们在旅途中会不自觉地将欲望删繁就简,而那些拥有过多欲望的人,通常会处于不稳定的情绪状况之中。
社会心理学家盖伦博士指出,帮助人们减少欲望的两种途径是苦难和冥想。而旅行则兼具了苦难的艰辛无常和无意识的静观,大概是净化欲望最温和的方法。
“当我们的欲望从无限变成许多、一些、少数直到一个,当我们的状态从情绪变成激情直到虔诚,我们会发现真正的自己和什么对我们真正重要。留下来的那一个,就是值得你全身心投入的那一个。”

把自己清零
便捷的都市生活已让你忘记等待的滋味,漫天的网络资讯让你分不清真正的需求。你得到的很快,却仍旧急不可耐;你获得的很多,却依然空虚饥饿。
在这个更新速度飞快的社会中,你不停地去填满你的胃、你的脑袋、你的日程表,却依旧摆脱不了时刻袭来的绝望和匮乏,一种匮乏感的匮乏,没有什么能够满足你。
而在旅途中你一边走一边看,有想做的事就去做,有想吃的东西就去找,也许要搜寻几条街道才能到达,也许因为希望落空,也许在转角遇到了意料之外的惊喜,这都可能会发生,而这段经历和等待反而为最终结果赋予一层特别的意义。
与充满变数的旅途不同,在北京一类的城市中生活,一个订单2小时就能送到,添加购物车可以加到手抽筋,你要么得到太快,要么选择太多。整个人生都被提前列成了几条清单,附送五颜六色的选项。那样太累了。
曾经一对环游世界500天归来的情侣说到:“物质的减少让我们找回了对生活的好奇。在路上旅行的时间长了,才发现之前忙碌的城市生活早已让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锐减。”
更懂得感恩与珍惜
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,根本意义是为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,旅行带给人的改变,一部分是相对明朗的,就是见识到了的,有些不知道的在旅途中知道了,有些虽然从别的渠道有所了解,但是亲眼目睹和身临其境带给人的感受,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比如说中国有很多穷苦的人,这算常识吧。你看到这句话,你心里会难受吗?不会。但你经历过就会了。知乎上一网友分享他旅途中的事情,说到,在甘肃某小饭店里吃饭,邻桌的夫妻带着两个孩子,只要了三碗米饭,老板问需要炒个菜吗?就是不需要,夫妻俩一人一碗米饭,孩子合拼一碗,就这样拌着酱油吃。中途孩子缠着父母想吃火腿肠,父亲当场发怒了,老板翻着白眼,孩子最后也哭了。网友想送孩子火腿肠,又怕大人误会,犹豫间,那家人已经吃完上车了,网友手里握着火腿,抬头仰望夜空,鼻子酸的发痛。
因为出门在外,你才发现所有东西都得来不易,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踏上旅程看世界,都是因为过去自己的努力、家人的支持、朋友的鼓励以及所有一路上遇见的人们才让你有今天,也因为距离的关系,使你变得柔软而温暖、更能看见所有人的好进而去珍惜与感谢他们,更能发现原来那么多人需要帮助,而自己也能够做那么多事情。
有人认为人生就该安稳的过,毕业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,不去多想什么,就努力赚钱,买房买车、结婚生子,然后就这样过下去;有人觉得拥有功名利禄,过得轰轰烈烈才是成功的人生;有人一辈子在家,相夫教子,乐此不疲;有人孤独一生,为了所追求的事业奉献生命。
这些想法都没有什么不对或不好,但在旅行的过程中,你会发现很多过去你认为重要的事不再重要,快乐更不是靠金钱就能获得的感受,因为走出了自己熟悉的圈子去认识世界,会明白自己其实有无限可能,而你的生活也许并不该这样。